主题教育丨 经校之声邀你一起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

发布时间:2023-05-15作者:来源: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切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我校团委、福建省“青春逐梦”团干名师工作室、校广播电台策划推出《主题教育丨 经校之声邀你一起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校园中掀起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热潮。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学习材料是新时代呼唤新使命 新征程书写新答卷——“青年的复兴之路”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党的未来和希望。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论党的青年工作》一书中的开篇之语。书本内容涵盖了关于党的青年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和实践要求等重要方面,处处彰显着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和青年工作的殷切期望。那么,在我们国家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青年应当如何定位?如何作为?如何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呢?我们可以从勇于担当、勇敢创新、永久奋斗这三个方面行动起来。

一是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需要青年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时代使命”。首先要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破”思想之堕,“立”理想信念之志。一百年前,福建人才辈出,林觉民是中国民主的先驱,革命烈士。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国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与他同出一族的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新中国成立后参与设计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是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需要青年奋力走在创新创造前列。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青年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造能量和活力”。纵观世界发展史,许多思想家、科学家的重要创造都是产生于风华正茂、思维最敏捷的青年时期。《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是三十岁,恩格斯是二十八岁。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时分别为三十岁和三十四岁,青年的创造力由此可见一斑。而青年怎样才能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走在创新创造的最前列呢?应该培养“学”与“思”两种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勤学是善思的源头活水,善思是勤学的迭代升华。要下得了“勤学”的苦功夫。有人说,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圆,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要下得了“善思”的巧功夫。现在,社会上充斥网络的大量信息良莠不齐,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思想的“折旧率”越来越快,需要我们不断思考,提升创新本领。

三是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需要青年发扬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只有正确看待奋斗路上的“顺”与“逆”,才能实现一代代青年的接续奋斗、永久奋斗。一方面要做到处优而不养尊。看新时代青年,我们可以捕捉到许多“奋斗身影”,他们用行动展示了“衣食无忧而不忘艰苦,岁月静好而不丢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形象。他们中有带领乡亲走在农村改革发展最前列的村书记;有将“堡垒”驻扎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专家,也有在全运会赛场摘金夺银的运动健儿……他们的成长足迹告诉我们,世上没有“躺赢”的捷径,奋斗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另一方面要做到受挫而不短志。真正的强者都是把每一次挫折转化为一个支点,把每一次磨难当做是一个跳板。我们青年也应当时时发扬奋斗精神,让青春在战胜挫折的实践中出彩闪光。

青年,在最美的年华遇上最好的时代。因为见证着“中国之治”的独特优势,感知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发展温度,当代青年拥有了“平视世界”的自信从容。处在最好年华的我们应该像总书记要求的那样,争做新时代的担当者、创新者、奋斗者,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