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学生就业创业问题,专家们怎么说

发布时间:2017-12-05作者: 来源:  

在11月2日-3日召开的“201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多位知名院校专家学者,以及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腾讯等企业人士汇聚一堂,就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本文摘选了几位嘉宾的发言,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专家们是如何看待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的。

我国新经济的发展快速拉动了就业的增长

新经济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以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支撑,以技术创新和业态创新为核心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新技术经济”和“新业态经济”。 “新技术经济”是指以研发新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活动。 “新业态经济”则是指利用新的科技成果、新兴技术组织生产要素,从现有产业中衍生的新环节、新链条、新商业运行模式。

1970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率呈现出新一轮加快增长的趋势。新经济不同于以前两次工业革命,在经济增长的地理范围上,它是一轮“遍地开花”的全球范围的经济增长。新经济使得经济周期长波化,从而改变了宏观经济政策和商业运行模式。

在我国,新经济的规模、结构和贡献每年都在提升,2016年直接贡献108587 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4.6%,间接贡献6008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8.1%,合计规模168675 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2.7%。我国的新经济发展和新就业紧密相连。新就业的规模、结构和贡献从2007年的4191万人,占总就业比重的5.4%,提升到2016年的7891万人,占总就业比例的10.1%。其中2016年,新技术经济就业人口为1278万人,占新经济的比重为16%,新业态经济就业人口6540万人,占新经济的比重为84%。可以说,作为新动能的新经济体现出了市场性和计划性的融合、标准化和差异化的融合、生产和消费的融合、金融属性和实体属性的融合、竞争性和垄断性的融合的特征,并且快速拉动了就业的增长。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深植于人才培养体系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战略部署,也是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所以,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改革实际,将创新创业教育深植于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理念融合、目标融合、知识融合、机制融合和模式融合,需要在深度融合中突出重点和主线,通过教育理念创新与价值引领驱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机制再造、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支撑,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开展“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具有开创性的个体

创新与创业是“双生关系”。在“创新”后面加“创业”二字 ,实质是内在规定了创新的应用属性,是指向创业的创新,是重在应用的创新;而在“创业”前面加“创新” ,实质是全面统领了创业方向,是以创新为基础的创业,是机会型创业,高增长的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既内在包涵了“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科学内涵,又不与二者简单等同,成为一个综合的教育系统;既彰显了国家战略,又表达了社会需求;既突出了本质规定,又明确了价值取向 ,成为新时期科学引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的全新教育理念和模式。

我们要开展“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相同、特征相通、目标相合,重点在于培养创新创业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具体化,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 ,创业教育属素质教育范畴 ,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与素质教育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独立的教育内容体系。此二者具有共同本质,那就是恢复教育的本来意义和价值,即养成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本质在于:培育、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素质的教育。它的核心指导理念在于:“面向全体学生” “结合专业教育” “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它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全覆盖”“分层次”和“差异化”。它的培养目标是:紧密结合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以开创性培养目标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延伸扩展,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到具有开创性的个人。

互联网+就业,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新模式

当今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互联网+”新业态的兴起,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作为省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如何依托互联网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创新新时期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模式值得我们思考?

在此背景下,湖南积极探索,逐步构建了以大数据信息采集为基础的“互联网+就业管理、互联网+就业指导、互联网+求职招聘、互联网+就业评价”的就业服务新模式。

一是构建毕业生就业信息大数据库。就业数据采集管理系统按照省级、校级、用户三级进行管理,共有毕业生基础信息采集、就业跟踪调研、职业测评、用户行为抓取、用人单位信息采集等十二项信息采集功能;通过这十二项信息采集,生成毕业生信息库、用人单位信息库、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库、校园招聘信息库、就业质量调研信息库等五大数据库及九个子数据库。目前,已具备大部分信息采集功能,后续我们将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诚信库,继续开发余下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信息采集、校园招聘会信息采集、自主创业信息采集等功能。该系统全面建成后,通过省、校、企、学生多方联动,基本可以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行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动态管理和服务。

二是组建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学院。通过开发“MOOC教学云平台”,整合全国最优质的课程资源,面向全省高校开放使用。

三是研发“云就业”精准服务平台。在建立毕业生求职信息库、用人需求信息库的基础上,我们联合有关专家团队研发了“云就业”精准服务平台,通过对供需数据的精准分析,实现求职招聘信息精准匹配、精准推送,提高求职招聘效率。

四是构建就业质量评价系统。在就业质量指标体系中,我们先构建了薪资+就业率2个指标的薪酬观测指标;在此基础上加入专业相关度和职业期待度,构成了4个指标的专业相关度观测指标;再加入职业前景、工作前途、离职率,构成了7个指标的职业稳定性观测指标;最后建立就业率、薪资、离职率、相关度与匹配度、满意度、就业情况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的满意度观测指标。通过这四个观测指标,可以根据不同需要来选择观察指数。

以上四个模块,是湖南省基于大数据建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新模式。在这四个模块中,大数据采集管理是基础,创新创业就业学院、“云就业”精准服务平台、就业质量评价系统是在大数据采集和管理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就业服务平台。而就业质量评价反过来又可以进一步指导和反馈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这四大模块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即“互联网+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新模式。

中国的双创推进需要借助于双创教育来实现

现在的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和未来的社会进步必须依靠创新,中国目前所有面临压力均来自于创新能力不足,不仅企业不足,社会更不足,追求速度依然是是人们的目标。虽然我们曾经大量使用创新政策促进创新,但效果不佳,甚至存在着产业行为的扭曲,面对着这样的问题,双创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途径,双创的实施真正回到了尊重市场机制的轨道,也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寻找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创业需要两个重要的市场机制:一是投资机制。投资机制需要多层次资本市场与投融资推动,比如股市溢价机制:中小板、创业板、三板追捧创新股票,形成溢价,使券商、投资基金有动力去寻找和培育创新业绩强的公司,创造上市条件,获得发行收益,创新型创业容易获得各类资源支持,各类创业投资,如风险投资、天使投资在不同阶段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形成了借助市场力量推动创新的机制。二是孵化机制。多年来,中国已经建设大量的孵化器,传统上我们把它定义为一个共享的办公空间,用低费用或无费用的卡位、会议室、洽谈室、复印等,但是孵化器私人运营以后,逐渐出现了由创业投资瑕述功能组合的空间,它成为一个吸引创业者的工作机制,新型的孵化器正在快速提升创业服务能力,这种能力让创业企业成功率更高,创新能力也更强。

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已经成为中国双创环境的主线,教育也不应该落后。中国的双创推进需要借助于双创教育来实现,核心在于创业精神的培养,这需要大学的积极参与。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转变人,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了塑造一种新的人格,精神与信念是自我成长的动力,也是社会进步最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将创业精神概括为“爱、信、商、赢”,爱是前提,信是基础,商是手段,赢是目标,有爱世界才会发现难题和解决难题的动力,爱、信、商、赢不仅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能力,需要通过培育反复训练得以形成。

新时代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重中之重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做好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我认为有四个重中之重的问题需要我们考虑。

第一,如何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办好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支撑?我们要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成为知识、技术和成果的重要贡献者,成为先进文化的引领者;要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创新创业教育要主动瞄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主动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过程;要主动对接创新驱动、“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等地方战略。

第二,如何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时代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要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关系。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校应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

创新创业教育要着力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激励大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永跟党走,把个人的青春梦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着力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着力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首创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学生成长与成才。

第三,如何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时代下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要认识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新时代下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新要求。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直接、最明确的要求;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保障机制等方面。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是对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改革特征的概括,而非改革内容的描述,体现改革方式的综合性、系统性、协同性。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进而带动管理体制、科研体制、人事制度改革以及党的建设等,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

第四,如何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时代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要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助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功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引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着力点”;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和规格、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涉及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育评价等多个要素及制定目标、培养过程实施、评价、改进培养等多个环节的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要探求分层分类、特色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融入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建立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和评估制度,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探究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

强化核心价值引领 全力提升一流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实现更充分就业,是政治任务,也是底线意识。提高就业质量,则事关“为谁培养人“?就业需要通过组织行为,推动人才输送满足国家需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也是大局意识。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还不能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优配置。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市场逐利性的挑战。高素质、高层次人才,易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和高收入岗位,两极分化严重、贫富差距变大;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行业和岗位,人才得不到有效的、充分的供给。为谁培养?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输送各类优秀人才的战略任务。

提出就业引导教育的内涵:“就是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社会责任和择业价值观的教育,使他们在择业时主动做出符合时代使命要求的选择,到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就业引导教育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同时,又面临严峻挑战?就业引导工作的难度比过去任何时期难度都大。

剖析就业引导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包含就业引导教育;就业引导教育丰富发展和检验思想政治教育。

提出就业引导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高校就业引导教育主观上重视不够;高校就业引导教育面临客观上的现实冲击;高校就业引导教育保障体系不健全。

高校有必要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大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引导工程建设,实现了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输送优质人才资源。如坚持就业引导一把手工程、根据不同的职业发展定位的学生群体分类指导、结合学校办学定位构建就业引导工程指南;积极推进就业引导教育进课堂;深入实施就业引导实习实践;加强就业引导进网络,等等。

创业教育与扶持要做实,创业不能仅凭热情

大学、大学科技园应该积极承担责任,鼓励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

创业不能教,但创业课要开。通过创业课,我们可以将创业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告诉学生,至于选择什么渠道、怎么开启创业,是不是写商业计划书等等,由创业者自己做选择。

在学创业成功率很低,但应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创业是全方位的训练,参与创业的过程会使人终身受益,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哲学观,比如人生观、责任观、合作观 、财富观、成败观等。即便失败也没关系,过程的价值远大于结果。

学问要做,但创业也要搞。做学问与创业是相互促进的,参与创业的过程对做学问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当前“双创”让我欢喜,但也有一丝担忧。作为“双创”行业深耕20多年的从业者,看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从不被关注到万众瞩目,有更多人愿意去参与创新创业,也有更多的资源能够服务创新创业,让我欢喜;但也有一丝担忧,首先,过度关注使创业者的心态普遍变得浮躁,其次,创业公司估值偏高,动辄就上亿,投资人在投资时也需要更加冷静;最后,孵化器与众创空间已经过剩,但高端不足,低端过剩,真正能为创业者提供有价值服务的孵化器还是缺乏的。所以对于创业者来说要扎实做事,不能仅凭热情。对于创业服务业,要把它看成一个产业,是商业行为,有风险需谨慎。

 

来源:中国大学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