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对于小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管什么呢?学习不好,品德不好,没有礼貌……这都要管。什么要放呢?吃苦耐劳的事,经风雨见世面的事,要放手让孩子去干。”
“该管则严加管理”
二十世纪60年代初,少奇同志的儿子源源在学校住宿,每周回家一次。当时,学校为了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建立了学校家庭联系薄。老师把学生一周的表现写在上面,由学生本人带回家去给家长看。当时,少奇同志担任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职务,工作是那么忙,但他也要抽出时间,亲自过问此事。有时还写上自己对孩子的批评意见。为了避免张扬孩子的身份,少奇同志在联系薄上签上自己少年时代用过的名字。
有一次,学校食堂吃枣窝窝头,源源把大枣挖出来吃了,把窝窝头给扔了。少奇同志知道了这事,严厉地批评了儿子,并在给老师的联系簿上写道:“要爱惜劳动人民的果实,粮食来之不易,不容糟踏!”还有一次,少奇同志听说源源让学校的阿姨给洗了衣服,就在联系簿上给老师写了一段话:“源源应当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自己的衣服要自己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劳动是光荣的,不劳动是可耻的!”
“该放则大胆放手”
少奇同志对子女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上,采取的是严格要求、严加管理的态度,丝毫不放任;而在子女吃苦耐劳和经风雨见世面方面,则采取的是大胆放手的态度。
少奇同志最小的女儿叫潇潇。从小聪明伶俐,全家人上上下下都喜欢她,少奇同志当然更是喜欢。1965年夏天,刘少奇同志的夫人王光美正在河北新城县蹲点。一天,少奇同志把一位秘书找来,告诉他说:“我写了一封信,让平平给她妈妈送去。你们不要给她买车票,不要送她上车站,更不要用小车送她,也别通知光美或县委的同志去接她,让她自己走一趟。”刘平平是少奇同志的女儿。那年刚15岁,即将进入北京师大一附中高一学习。她没单独出过远门,又是个女孩子。新城县离北京有一二百里地,她又从未去过,秘书不免很担心。少奇同志说:“这就是‘放’嘛!只有这样,才能使她得到锻练。”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